7月期間,廣州南站旅客日均到發(fā)59.4萬人次,在車站南站川流不息的人潮背后,有這樣一群默默付出的身影——他們是指引旅客的客運員、保障安全的安檢員、維護秩序的調度員……而當他們堅守崗位時,子女照護往往成為心頭牽掛。廣州南站“職工子女臨托園”的出現,恰如一縷暖陽,既解了職工的“后顧之憂”,更彰顯了車站對職工的人文關懷,成為交通樞紐里一道溫情脈脈的風景線。
對于廣州南站這樣的交通樞紐而言,職工的穩(wěn)定與專注直接關系到千萬旅客的出行安全。過去,不少雙職工家庭在節(jié)假日面臨“孩子無人帶”的困境,輕則分心牽掛,重則不得不申請調班,間接影響了車站運轉效率。臨托園的落地,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這個難題。一位廣州南站的客運員感慨:“以前上班期間總是惦記獨自在家的孩子,現在把他送到臨托園,有老師照顧,我在崗上更能全神貫注。”
而其更加深遠的意義在于,這種“托舉未來”的舉措,重新定義了車站與職工的關系。在快節(jié)奏、高強度的客運現場,職工僅是“崗位上的螺絲釘”,而看到了他們作為父母的柔軟與牽掛,讓“以站為家”從口號變?yōu)楝F實。當職工感受到被尊重、被關懷,便會將這份溫暖轉化為服務旅客的熱情——這正是臨托園帶來的“蝴蝶效應”:守護了職工的小家,便穩(wěn)固了車站這個大家。
車站交接班期間,走進廣州南站的臨托園,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:剛下班的職工接過睡眼惺忪的孩子,輕聲道一句“謝謝老師”;媽媽牽著孩子的手,聽著他向媽媽匯報今天認識的新朋友、學習的新知識,嘴角揚起安心的笑容。這些細碎的瞬間,拼湊出交通樞紐最動人的底色。
廣州南站的實踐證明,真正的服務升級,不僅要面向千萬旅客,更要溫暖身邊的每一位勞動者。職工子女臨托園或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支點,卻以人文關懷為杠桿,切實解決了車站職工急難愁盼問題,撬動了車站運轉質量與職工幸福感的雙重提升。這種將“民生溫度”融入“交通速度”的智慧,將為廣州南車站“高質量”轉型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。(趙璐)
- 2025-08-30青年干部在田間地頭 實踐彰顯責任擔當
- 2025-08-30黨員干部要爭當推進鄉(xiāng)村振興的“排頭兵”
- 2025-08-30繪就鄉(xiāng)村振興與產業(yè)繁榮新畫卷
- 2025-08-30減負不減責 以“新姿態(tài)”書寫實干答卷






